这一刻,外资车全崩了

时间:2024-06-29 05:28:09来源:西安喝茶体验-西安喝茶推荐-西安品茶qq 作者:时尚

  文 /桔梗

  5月28日,这一刻比亚迪在西安发布第五代DM技术,外资以及新车秦L、车全海豹06 ,这一刻起售价9.98万,外资续航超过2000公里,车全百公里亏电油耗2.9L,这一刻再次刷新了混合动力油耗下限。外资

  网友沸腾,车全友商惊叹,这一刻同时将7.98万起售的外资秦plus,驱逐舰05拍在沙滩上,车全新车型车架大换代,这一刻拥有更流畅的外资外观设计,更精致的车全内饰,更大的空间,可谓是加量不加价。这也引爆了比亚迪股票,连续2天大涨超过10个点。

  显然,从油耗水平来看,比亚迪DM5.0已经打败天下无敌手,将日本“两田”踩在了脚下。发布会上王传福介绍了原本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一步一步走到DM5.0,他们做到了什么,是怎么做到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做技术的比亚迪,也完全区别于电车新势力。而且从这一刻起,外资车企唯一的技术优势—发动机技术也被超越了!这是外资集体快速溃败的开始。

  混动技术,能效转化的巅峰

  不论是燃油,混动,纯电,本质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载着人去远方。上世纪的石油危机,小排量的日系汽车崛起,之后搭载THS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的普锐斯汽车畅销全球。为什么混合动力会更省油?道理很简单:混动技术并不是单纯的有电的时候用电,没电的时候用油。

  如果以“能效”最高为标准,混合动力才是目前技术上的巅峰。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发电效率,已经超过火力发电厂的集中发电,如果再考虑传输/储存的损耗,即使是光伏和裂变堆将来成为主流,也不妨碍宁可放弃低扭,放弃低转速燃效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的领先地位。

  我们回看张朝阳在北京车展的公开课,详细计算了混动专用发动机在特定转速下的极限燃效,也介绍了低转速或低负载工况下由电机补位的最优能效考虑。

  

  特定转速高燃效和低转速低负载下的电机补位逻辑,这两部分的压榨能力就是那套动力系统最省油的关键。

  丰田THS使用了行星齿轮补位逻辑,电机与发动机耦合成P=ax+by+c的系统,电机和发动机的转速关系强绑定,高性能THS使用3.5L发动机,低性能THS使用2.5L/2L/1.8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匹配较复杂,领先地位逐渐被i-MMD超越。

  本田i-MMD使用离合器切换的补位逻辑,低效区间直接使用电机,高效区间离合器切换到发动机直驱,最高功率请求时,电机再次介入,匹配宽容度更高。

  Paice专利到期后,以及比亚迪DMI的发布,让混合动力市场开启了红海,多数车企选择了离合器补位逻辑,甚至加入了多档DHT,但综合效率最高的仍然是比亚迪,它是怎么做到的?

  DM技术靠简单战胜复杂

  一套过于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可能带来更大的能量损失,而一套简单的混动比纯电/纯油还要简单,这正是DM技术的创新路径。

  纯电动力的复杂在于超低转速下的扭矩不足问题和超高转速下的负载优化,例如魏建军在解耦四驱的直播里提到的同步问题和扭矩分配,以及lucid将行星齿轮变速机构整合进小巧的电机中,并应用于FE赛事。

  纯油动力的复杂在于匹配不同的变速箱/分动箱/差速器,例如奥迪将这三部分整合进小巧的quattro。但DM更加简单,我们可以看下比亚迪的这张最新专利图。

  

  没有过多的换挡逻辑和能量损失,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可与主电机并联驱动前车轮。如果想做四驱就在后轴加P4,或者高端车型整合易四方的四轮电机。DM5.0的发电机也可使用同一套离合器被带动发电,甚至在电池电量充足时,理论上也可以驱动输出轴,进一步为发动机补位,发动机可以收窄转速专注高燃效。

  在机械领域,创新的方向一直是简单。通过简单替代复杂,可以提高机器的稳定性,降低维修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复杂作用导致的能量损耗。

  高燃效发动机,超越丰田

  除了结构更简单,减少能量损耗之外,发动机的燃效比直接决定了油耗。因为高燃效的压榨,让爆炸产生的力,充分的作用于活塞,可以减少消耗。

  丰田采用的A25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是引入马自达的创驰蓝天产品,而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有着16:1的高压缩比的增程神器,丰田却没有使用它

  

  比亚迪率先采用了16:1超高压缩比量产于混动专用发动机,更高的压缩比和更高的喷油压力能在更少油量前提下实现同等的均匀爆炸,做到46.06%的全球最高热效率。

  丰田的技术路线有些混乱,没有继续在收窄压燃增程器的燃效区间上继续升级迭代,反而绕弯路死磕氢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合作伙伴马自达不继续发挥自己压燃发动机优势,却花费精力研究转子增程器,这让比亚迪在混动发动机上抄了后路。

  

  看一看,丰田卡罗拉、凯美瑞与本田雅阁挤牙膏式的换代,日本汽车巨头们在混动上起了个大早,却因创新迟缓而被中国企业追上并超越。

  站在日企的肩上,比亚迪接过了混动技术的衣钵,将EHS电混做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

  有位本田老车主感叹:“在王传福的身上看到了宗一郎的影子”。尊重技术,尊重工程师,摒弃“大公司病”的企业,才能持续创新,在正确的路上创新。

  外资车企正在走向衰败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是实现领先,在发动机领域仍然不敌外资。其实,电动技术、发动机技术,以及AI,包括车的舒适度设计,中国车企正在超越或已经超越外资。

  2024年我们见证了宝马为了油电同平台而变得臃肿,奔驰EQ系列因为油电不同平台而失败,奥迪在砍掉托森四驱后品牌价值不断缩水,雷克萨斯和特斯拉也在超长的换代末期降价保销量。

  更为可笑的是,在国产品牌都已经支持在线OTA升级的年代,宝马车主竟然还需要花费1000元去4S店升级导航地图。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落后,更是态度上的傲慢。

  当然,比亚迪的DM技术并不完美,还有各种问题。比亚迪的底盘技术以及车辆的设计等方面也落后于友商,这一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同时,作为DMI和THS老刺猬车主,有太多想吐槽的技术细节,而车企未必能听到真实理性的用户声音。

  最后想要说的是,网上那些喊出“决不买混动”的标题党车圈自媒体,可以闭嘴了。因为它们根本不懂技术,也不懂技术的变革方向,只是为了流量哗众取宠罢了。

  我们相信,混动、增程、纯电必将逐渐替代燃油,成为新时代的主流。而中国车企也正在超越外资,主导技术的新方向,这一次的超越是质变,力量是巨大的。(本文为磐石之心特约作者桔梗作品,也欢迎有写作热情的朋友给我投稿,可微信联络)

  其他精彩文章:

  磐石之心,《解密小米》《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作者,评论人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